錦鯉水花苗有:紅白、大正三色、昭和三色、白金,烏金、黃金、五色、孔雀、秋翠、茶鯉等品種。
金魚類水花苗有 :鶴頂紅、獅頭、虎頭、流金、水泡、蘭壽、珍珠、龍精等品種。
草金魚類水花苗有:長尾紅鯽魚(紅草) 、長尾紅白鯽魚、彩鯽魚(花草)、黑鯽魚(黑草)等品種。


錦鯉魚養殖:
錦鯉魚苗下塘前的準備
1."試水"后下塘。錦鯉魚苗放養前1天,取幾尾錦鯉魚苗放在魚池網箱中,觀察1天,若魚活動正常,即可放苗。(一般不用試水)
2.肥水下塘。肥水下塘標準是池塘中浮游動物(輪蟲)正處于繁殖高峰期,保證錦鯉魚苗入池后,有充足適口的天然餌料,能提高錦鯉魚苗培育成活率。一般魚池施肥后6天~7天,輪蟲繁殖達到高峰期,所以施肥時間應在錦鯉魚苗下塘前7天~8天為宜。如水溫低,可以提前2天~3天,每畝施有機肥200千克~300千克。
3.喂食下塘。錦鯉魚苗下塘前,每萬尾錦鯉魚苗投喂蛋黃2個~3個,進口奶粉50克,葡萄糖20克,方法是錦鯉魚苗放入1噸以上的暫養池內,將蛋黃加入進口奶粉葡萄糖用水稀釋,經40目聚乙烯網布過濾后,均勻灑在暫養池內內,再等60分鐘后放入池中。
4.調溫下塘。錦鯉魚苗運到池口時,注意氧氣袋與魚池水溫不能相差±3℃,若溫差過大,應將氧氣袋放在魚池水面上,待袋內水溫與魚池水溫接近時,再緩慢將錦鯉魚苗放入池中。如遇有風浪應選擇上風離岸2米~4米處放苗。
放養密度要合理
錦鯉魚苗培育一般一口池只養殖一個品種,不宜混養,每畝放養錦鯉魚苗8萬尾~10萬尾。密度過低不能充分利用水體和餌料,過高則培育過程中易造成錦鯉魚苗浮頭,或因餌料不足抑制錦鯉魚苗生長。
投足餌料,適時施肥
錦鯉魚苗培育以豆漿投餌為主,施肥為輔。豆漿潑灑要量少次多,均勻潑灑,每天投餌要做到"三遍兩滿塘"(即1天潑漿3次,其中2次全塘潑灑,1次圍魚池四周潑灑),豆漿要現磨現潑,不可擱置太久,每天每畝需黃豆3千克~4千克,5天后,除潑漿外還需增投豆渣、豆餅糊等精料。施肥可以增加水體營養元素,促進天然餌料生物生長繁殖。當魚池水質清淡,天然餌料生物不足時,要及時追肥。一般錦鯉魚苗入池5天后,每2天~4天追肥1次,每次每畝施有機肥80千克~100千克,保證魚池中有一定天然餌料生物供魚攝食。
調活水質
錦鯉魚苗入池前期,水深控制在40厘米~60厘米,有利于提高水溫和餌料生物生長繁殖,7天后,每2天~4天注水1次,每次注入10厘米~15厘米,擴大錦鯉魚苗生長空間,保持池水"肥、活、爽、嫩"。注水時應注意水體平直地流入池中,注水時間不能過長,以免魚長時間頂流,消耗體力,影響生長或引發跑馬病。
定時巡塘
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,觀察水質情況,以確定投餌數量和施肥量,觀察魚的活動和生長情況,發現病害要及時治療和清除。
池水也不能太過肥,會鼓肚,也就是汽泡,象這樣要及時加水就好了,下池水質不能過肥,過肥引響成活率。
做好魚病防治工作
錦鯉魚長到1-2cm階段,主要魚病有跑馬病、白頭白嘴病、白皮病等。培育期內每5天~7天潑灑1次石灰水,每次每畝用生石灰15千克,可以澄清水質,預防魚病。跑馬病發病時,可用蘆席隔斷錦鯉魚苗狂游路線,停止注水,并適當增加投餌、施肥數量。當發生白頭白嘴病、白皮病時,每畝用1克/立方米漂白粉或0.2克/立方米強氯精全池潑灑,消毒池水,連用2天,并及時分池,降低池內密度。
適時分池錦鯉魚苗經20天~25天培育,長到3厘米以上時,就可進入一選,及時淘汰,降低池內密度。選苗前需進行2天~3天拉網鍛煉,拉網前要停食1天,操作時動作要輕,速度要慢.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