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A股市場小幅收漲,但成交再現地量,市場表現出上下兩難的猶豫局面,這種上動力不足,下又心有不甘的掙扎,折磨著投資者的神經。
分析人士認為,經過連續調整,做空動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,中小盤個股顯示出止跌企穩跡象,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和11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公布之前,市場情緒仍然趨于謹慎,大盤將繼續以震蕩走勢為主探明底部。
四因素主導糾結行情
歐債危機懸而未解,國內經濟增速下滑,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增加,市場資金不足壓力不減,是多空雙方依然處于膠著狀態的主要原因。
因素一,歐債危機解決方案存變數。標普將歐元區15國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,并表示最終的決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將于12月8日-9日召開的歐盟領導人峰會結果,而歐盟國家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難以達成一致,這為危機的解決帶來了不確定性。分析人士認為,歐盟9日峰會將宣布解決危機重大政治及財政方案,或對國內A股市場走勢造成影響。
因素二,國內宏觀經濟數據不容樂觀。12月1日公布的制造業PMI指數32個月來首次跌破50這一榮枯線水平。機構普遍預計短期內PMI繼續向下的跡象仍然比較明顯,經濟尚未見底,這樣市場出現突破的概率不是很大。
因素三,國內經濟形勢復雜。每年被業內人士稱為“定調會”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遲遲沒有召開,安排布局明年經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會推遲。部分分析人士認為,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,可能是“定調會”未召開的主要因素,這種不確定性導致市場只能等待,而難以選擇方向。
因素四,資金面壓力猶存。粗略計算,12月僅新股合計發行股數就高達15.6億股,將給市場帶來超過500億元的壓力。與此同時,12月份的解禁股1625.38億元,A股面臨超過2000億元的資金壓力,這樣的數據無疑增添了市場的憂慮,也加大了市場反彈的難度。
分析人士指出,由于宏觀經濟數據回落的預期,使投資者對國內經濟形勢存在憂慮。場外資金至今未能有所表現,資金面壓力猶存,在多重因素壓制下股指很難迅速轉向。但從抑制通脹到保增長的政策轉向,以及從緊的貨幣政策開始松動,底部區域就在眼前的預期,投資者不必過于悲觀。
政策底支撐難下行
市場還在等待明確信號,因此股指短期內缺乏迅速反彈的基礎,但通脹增幅持續回落,貨幣投放總量持續增加,將為經濟復蘇和未來的經濟擴張提供動力,為股市上漲創造積極的外部環境,而場內熱點不斷活躍,也將成為股指上漲的積極因素。
首先,全球貨幣寬松鳴響。繼我國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六大央行聯手釋放流動性后,周二,澳洲央行宣布降息,與澳大利亞有著同樣舉措的還有很多其他經濟體。全球央行聯動貨幣政策再度轉向寬松已成事實。
我國央行日前公布數據顯示,自2003年12月份以來,中央銀行外匯占款余額首次出現凈減少。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陳炳才表示,如果外匯占款持續減少,那么,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就成為貨幣政策的必然選擇。業界專家預計,外匯占款凈減少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,因此仍存在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。
其次,CPI繼續明顯回落。國家統計局將于周五公布11月份主要經濟數據。高盛預計11月CPI同比增幅將從10月份的5.5%降至4.4%;PPI同比增幅可能會從10月份的5.0%降至3.0%;貸款和M2增速也將放緩。專家認為,通脹放緩為政府將適度放松財政及貨幣政策來保增長留出更多空間。
分析人士指出,寬松貨幣政策的推行,將為全球的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動力,而經濟的健康發展又為危機的最終解決創造條件。
最后,市場的熱點又有活躍跡象。盡管市場的成交量萎縮,走勢依然較弱。中小盤股、創業板股、以及受到政策利好支持的板塊最近兩天紛紛開始活躍,這對激發市場人氣,推動后期反彈具有較好作用。
對于后市,分析人士認為,雖然市場仍處弱勢,但股指經過持續下跌后空頭能量已有很大消耗,再度大跌的動能不足。市場將在觀望、等待中尋找突破的機會和時機。
來源:證劵日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