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典哲理感悟小故事三百篇(261-270) |
2011-4-19 中國冷鏈物流網(www.www.jumeihua.com.cn) |
261、有一天,上帝創造了三個人.他問第一個人:“到了人世間你準備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?”第一個人想了想,回答說:"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."
上帝又問第二個人:“到了人世間,你準備怎樣度過你的一生?”第二個人想了想,回答說:“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。”
上帝又問第三個人:“到了人世間,你準備怎樣度過你的一生?”第三個人想了想,回答說:“我既要創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。”
上帝給第一個人打了50分,給第二個人打了50分,給第三個人打了100分,他認為第三個人才是最完美的人,他甚至決定多生產一些“第三個”這樣的人。
第一個人來到人世間,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奉獻感和拯救感。他為許許多多的人作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。對自己幫助過的人,他從無所求。他為真理而奮斗,屢遭誤解也毫無怨言。滿滿地,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,他的善行被人廣為傳頌,他的名字被人們默默敬仰。他離開人間,所有人都依依不舍,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他送行。直至若干年后,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懷念著。
第二個人來到人世間,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占有欲和破壞欲。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擇手段,甚至無惡不作。慢慢地,他擁有了無數的財富,生活奢華,一擲千金,妻妾成群。后來,他因作惡太多而得到了應有的懲罰。正義之劍把他驅逐人間的時候,他得到是鄙視和啐罵。若干年后,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痛恨著。
第三個人來到人世間,沒有任何不平常的表現。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,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。若干年后,沒有人記得他的生存。
人類為第一個人打了100分,為第二個人打了0分,為第三個人打了50分。這個分數,才是他們的最終得分。
單純說來,人似乎只可以劃分為這三種人。上帝的打分和人類的打分存在著天差地別,人類說:“失誤的上帝!”可是人類卻聽不到上帝的回答。最好的解釋是:人要自己活著,可不是為上帝而活。
262、五官科病房里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,都是鼻子不舒服。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,甲說,如果是癌,立即去旅行,并首先去拉薩。乙也同樣如此表示。結果出來了。甲得的是鼻癌,乙長的是鼻息肉。
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,乙住了下來。甲的計劃表是:去一趟拉薩和敦煌;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;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;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;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;登上天安門;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;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《二泉映月》;寫一本書。凡此種種,共27條。
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后面這么寫道: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,有的實現了,有的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。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,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,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27個夢。
當年,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,去了拉薩和敦煌。第二年,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成人考試。這期間,他登上過天安門,去了內蒙古大草原,還在一戶牧民家里住了一個星期。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一本書的宿愿。
有一天,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,打電話去問甲的病。甲說,我真的無法想象,要不是這場病,我的生命該是多么的糟糕。是它提醒了我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。現在我才體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。你生活得也挺好吧!乙沒有回答。因為在醫院時說的,去拉薩和敦煌的事,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癥而放到腦后去了。
在這個世界上,其實每個人都患有一種癌癥,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。我們之所以沒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樣,列出一張生命的清單,拋開一切多余的東西,去實現夢想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是因為我們認為我還會活得更久。然而也許正是這一點量上的差別,使我們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: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,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。
263、在一次討論會上,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,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。
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,他問:“誰要這20美元?”一只只手舉了起來。他接著說:“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,但在這之前,請準許我做一件事。”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,然后問:“誰還要。”仍有人舉起手來。
他又說:“那么,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?”他把鈔票扔到地上,又踏上一只腳,并且用腳碾它。爾后他拾起鈔票,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。
“現在誰還要?”還是有人舉起手來。
“朋友們,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。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,你們還是想要它,因為它并沒貶值。它依舊值20美元。人生路上,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、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。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。但無論發生什么,或將要發生什么,在上帝的眼中,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。在他看來,骯臟或潔凈,衣著齊整或不齊整,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。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,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,而是取決于我們本身!你們是獨特的——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!”
264、一則寓言: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,住著一個天才老人。據說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問題。當地有兩個小孩愚弄這個老人,他們捕捉了一只小鳥,問老人:"小鳥是死的還是活的?"老人不假思索地說:"孩子,如果我說小鳥是活的,你就會勒緊你的手把它弄死。如果我說是死的,你就會松開你的手讓它飛掉。你的手掌握著這只鳥的生死大權。"
啟示:你手中握著失敗的種子,也握著邁向成功的潛能。我們有權選擇成功,也有權選擇平庸,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強迫你,就看你如何去選擇了。
265、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,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,常會出現神跡,可以醫治各種疾病。有一天,一個拄著拐杖,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,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,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:「可憐的家伙,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??」
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,他轉過身對他們說:「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,而是要祈求祂幫助我,叫我沒有一條腿后,也知道如何過日子。」
試想: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,也接納失去的事實,不管人生的得與失,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,不再為過去掉淚,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。
266、一少婦在回家的路上,馬上要到家時,習慣地看一下四樓自家的陽臺,可愛的兒子也正在陽臺上期待著媽媽回來。當看到媽媽時,兒子開始招手,這時少婦也有意識地招手,突然少婦意識到這樣可能會有危險,但已經晚了,兒子由于要迎媽媽,身體前傾,突然失去平衡,從陽臺上折了下來。這時房間里的人驚呆了,紛紛跑到陽臺上呼叫。再看媽媽,當發現兒子掉下來,就奮不顧身地去救兒子,也許是感動了上帝,兒子被媽媽接住了,并且安然無恙。人們都覺得很奇怪,一個少婦怎么跑得那樣快,并能接住自己的兒子?因為按當時少婦跑的速度應該已打破了百米世界記錄。
后來人們找百米世界冠軍做了一個試驗:同樣的距離,從陽臺上掉下同樣重量的物體,看能否接得住。結果是無論如何也接不住。再讓這位少婦試,結果也是再也沒有看到打破百米世界記錄的速度。最后人們總結為:愛的力量是偉大的。
這個故事說明:愛心同樣可以激發潛能。
267、曹操很喜愛曹植的才華,因此想廢了曹丕轉立曹植為太子。當曹操將這件事征求賈翊的意見時,賈翊卻一聲不吭。曹操就很奇怪地問:“你為什么不說話?”.
賈翊說:“我正在想一件事呢!”.
曹操問:“你在想什么事呢?”.
賈翊答:“我正在想袁紹、劉表廢長立幼招致災禍的事。”.
曹操聽后哈哈大笑,立刻明白了賈翊的言外之意,于是不再提廢曹丕的事了。
在南朝時,齊高帝曾與當時的書法家王僧虔一起研習書法。有一次,高帝突然問王僧虔說:“你和我誰的字更好?”.
這問題比較難回答,說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,是違心之言;說高帝的字不如自己,又會使高帝的面子擱不住,弄不好還會將君臣之間的關系弄得很糟糕。
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:“我的字臣中最好,您的字君中最好。”.
皇帝就那么幾個,而臣子卻不計其數,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。
高帝領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,哈哈一笑,也就作罷,不再提這事了。
啟示:在許多場合,有一些話不好直說不能直說也無法明說,于是,旁敲側擊繞道紆回,就成為人們所采用的方法。
268、我曾經聽過關于一個名叫沙都。遜達。辛格的人的故事。有一天,辛格和一個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某個山口,他們看到一個躺在雪地上的人。辛格想停下來幫助那個人,但他的同伴說:"如果我們帶上他這個累贅,我們就會丟掉自己的命。"但辛格不能想象丟下這個人,讓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。當他的旅伴跟他告別時,辛格把那個人抱起來,放在自己背上。他使盡力氣背著這個人往前走。漸漸地辛格的體溫使這個凍僵的身軀溫暖起來, 那人活過來了。過了不久,兩個人并戶前進。當他們趕上那個旅伴時,卻發現他死了--是凍死的。
在這個例子中,辛格心甘情愿時把自己的一切--包括生命--給予了另一個人,使他保存了生命。而他那無情的旅伴只顧自己,最后卻丟了性命。
269、一位從越南歸來的美國戰地記者給MBA學員放影一卷他在戰場上實拍的影片:畫面上有一群人奔逃,遠處突然傳來機槍掃射的聲音,小小的人影,就一一倒下了。放完了,他問同學們看見了什么。“是血腥的殺人畫面!”他沒有說話,把片子搖回去,又放了一遍,并指著其中的一個人影:“你看!大家都是同時倒下去的,只有這一個,倒得特別慢,而且不是向前仆倒,她慢慢地蹲下去……。”看到同學們還是看不懂的神色。他居然抽搐了起來:“當槍戰結束之后,我走近看,發現那是一個抱著孩子的年輕媽媽,她在中槍要死之前,居然還怕摔傷了幼子,而慢慢地蹲下去。她是忍著不死啊。
“忍著不死!”何等偉大的母親!
其實世界上遠不止人類有母愛。每一種生物,都有偉大的母愛!到南美洲考察的科學家在風雪中經常看到成千上萬的企鵝,面朝著同一個方向立著。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能如此整齊地朝同一個方向呢?細細觀察后,考察隊員們終于發現,每一只大企鵝的前面,都有著一團毛絨絨的小東西。原來它們是一群偉大的母親,守著面前的孩子,因為自己的腹部太圓,無法府身在小企鵝之上,便只好以自己的身體,遮擋刺骨的寒風。
多么偉大的、壯大的母親之群像!
270、曾經,有個人他總埋怨生活的壓力太大,生活的擔子太重,他試圖放下擔子。可是,他依然覺得很累,壓得他透不過氣來。他聽人說,山腳下有位哲人。于是,他便去請教哲人。?
哲人聽完了他的故事,給了他一個空簍子,說:“背起這個簍子,朝山頂去。可你每走一步,必須撿起一塊石頭放進簍子里。等你到了山頂的時候,你自然會知道解救你自己的方法。去吧!去找尋你的答案吧!……”?
于是,年輕人開始了他尋找答案的旅程!?
——前言?
背著一個空簍子,每走一步都從這世界上拾一樣東西放進去。
其實,我也同那人一樣,經歷著人生的這一旅程。生活沉重嗎?當然。每一樣東西放進去后,肩上的擔子便被壓得更沉重了。于是,我也問哲人:“有什么辦法可以減輕這沉重呢?”“……”哲人沉默了片刻,“走完這條路,你會知道答案是什么!”我滿是疑惑,但還是背上簍子踏上了這條沙礫路。?
剛上道,我活力充沛,一路上蹦蹦跳跳,把自己認為最好的、最美的,都一個一個扔進簍子里。每扔進一個,便覺得自己有擁有了一件世上最美麗的東西,很充實,很快樂。于是,我在歡笑嬉戲中走完了旅程的三分之一。?
可是,空簍子里的東西多了起來,也漸漸重了起來。我開始感到,擔子在我的肩上壓深了,而且越來越深,越來越深……但我很執著,我會一如既往的走完全程的!我鼓勵著自己。不遠了,已經不遠了!?
這地二個三分之一的旅程確實是讓我吃盡了苦頭。我已經無暇顧及那些世界最美麗、最惹人憐愛的東西了。為了不讓沉重的簍子變得更中,我毅然放棄了這些,只是挑選了寫非常輕的、非常需要的、或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放進簍子。我深知,這樣的放棄,是必要的。想走完全程,想達到目的地,總是眷戀身邊迷人的事物,不顧輕重而只想得到,那么,我的一生也不過就是字這里蹉跎歲月罷了。于是,我拖著沉重的步伐繼續前行。?
然而,無論你挑多輕的東西放入簍子,簍子的重量也絲毫不會減少,它只會加重,再加重,直到你無力承受,它還是會加重。我突然好同情那個人。因為,我正和處于同一困境中,被沉重的簍子,被沉重的生活壓著,壓著。我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氣——迫于這簍子,迫于這生活!?
但終于,我還是背起簍子,踏上了這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。?
我明白,此時,路,真的已經不遠了。我挪著腳步,已經不在乎撿到的是什么,放進簍子的又是什么。我早已麻木于眼前的一切事物,不管是美麗的、是喜歡的、是需要的,亦或是輕巧的。我實在是無力去挑選它們了,只要是在我腳下,在我眼前,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,那么,我便撿起它,以作為我所走的最后一段旅程的驗證品。?
眼看著,離目標越來越近,我雙手向后托起簍子,來了個最后沖刺。終于,我碰到了哲人的手,我走完了全程,結束了這一場奮斗史!?
哲人問:“現在,你知道答案了嗎?”我莞爾一笑,搖了搖頭:“我不知道答案。但現在,我也不需要知道了。”
“噢?”?“
是啊!我把這次的旅程分成了三段。這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三個階段:青年時期、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。在青年,我挑選了我認為是最美好、最純真的事物,就象我天真浪漫的童年一樣,沒有壓力,沒有負擔,只是單純地認為它美麗,便撿起它;在中年,我挑選了我認為是最實在、最需要的事物,正如成年人一樣,有自己的責任,有自己的負擔,時刻要為一家上下打點一切,時刻都要保持著理性的頭腦;在老年,我挑選了我認為是可以輕易得到,卻又往往被人忽視的事物,或許老人們歷經滄桑之后,已經懂得,原來他們最重要的事物,是眼前不被人重視的事物。回顧一生,我才發現,我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,我的生活跌宕起伏,而我的生活,也不再是一片空白,不再是毫無意義!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必須要肩負起生活的責任。也許,我會感到生活的壓力,也許,這一份份的壓力會越來越重,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時,我會得到驚喜,得到安慰,亦或是悲傷,亦或是痛苦。可人生,誰不是忽喜忽悲,哭樂參半呢?沒有起起伏伏的人生,這樣去活著有什么意義呢?我的生活,不是平坦的,但在到達終點的那一刻,在回顧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,我比誰都自信,比誰都驕傲。因為,我有充實的生活,我活得精彩!所以現在,我又何必為怎樣減輕這沉重而苦惱呢?”?
哲人會心一笑。
我突然發現,其實,哲人和我一樣,也不過是蕓蕓眾生中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罷了……?
編輯:Luke |
[發表/查看評論] |
①
|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中國冷鏈物流 網(www.www.jumeihua.com.cn)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冷鏈物流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冷鏈物流網(www.www.jumeihua.com.cn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 |
② |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www.jumeihua.com.cn) 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|

|
|
|